离退休职工工作处
首页 部门概况 机构设置 工作职责 规章制度 党建工作 政策法规 创作园地 活动掠影 养生保健 关工委 学校首页
首页 >> 信息中心 >> 创作园地
      创作园地
千琢璞为玉 砥节奉其公
作者:丁雁雁     发布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

千琢璞为玉 砥节奉其公

   ——访平顶山退休老教师王学盈 

锋自磨砺出,玉经琢而成。不闻炮声响,独品书中味。少贫受国惠,尤记党之好。数年寒窗苦读,36载执鞭任教;于荒芜辟新校,迎八方善学徒;开生智以教化,颂杏坛之佳曲;强国育才之举,济世惠民之愿。

——题记

克勤笃行尽其心,甘为孺子育栋梁,斯言诚哉,这便是平顶山退休老教师王学盈平凡而不平庸生的真实写照。他深知教育是国家前进的动力,民族复兴的方向,于是他甘愿俯身杏坛,与其他先驱者在一片荒芜之时奋力开垦,共同缔造了后来的教育园地,打响了平顶山专业大学的第一声号角。在这里,他给予雄鹰以飞行的翅膀,赋猎豹以矫捷的身手,训猛虎以灵敏的嗅觉,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最为拔尖的人才。他时刻不敢忘怀那个师资匮乏、战乱频仍的苦涩年代,惟愿助力学生奋力拼搏出属于自己的未来,惟愿为国家培养出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材。一句“国家未来还是得看下一代,争取为国家发展尽可能做大贡献,国家定会善待我们”深刻地概述了他三十六年的教育生涯,言辞质朴但力量十足。他始终如同他所钟爱的君子兰般,始终高贵伫立、含蓄幽香,展现了最为绚丽的生命底色。

生于战火纷飞、动荡变革时期的王学盈老师,真正体会到了所谓的“中国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的惨烈境遇。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白天学堂接知识的洗礼,夜晚出门赏月寻星的快乐日子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每日耳边“轰隆隆”的炮声与无数流弹划过的声响,恐惧与不安充斥着每个人的心。烽火百起不复安,书中自寻江南山。他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

年少时的战乱,使得他更加珍惜学习的时光,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富足。可父亲虽为河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奈何生不逢时,失业待家,生活拮据,家中的四个孩子更是难以供养。家境的寒微使得他一度想要放弃读书早日打工为家中减轻负担,但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深知知识的力量,一句“砸锅卖铁也要好好读书”更加坚定他读书报国的宏愿。四处流亡的日子里他笃志求学。终是天道酬勤,有志竟成,他于1956年作为河南四个之一考上南开大学的学生,然而仅仅是来到这里就花费了他家的全部。幸而,出色的成绩,给他带来了奖学金,缓解了他贫寒家庭的压力。他本人也积极争取助学金,大学四年的饭钱都是全靠国家供给。往年冬天没棉衣、鞋子的他,在这里可以申请国家供给。“国家给的鞋子和衣服我都很珍惜,鞋子破了也要忍一忍,等实在是一点也不能穿了再申请,不能老给国家添麻烦。”“那时候我们都要跑步。前脚破了,就会满脚灰尘。到了晚上洗一洗,白天继续穿。”寥寥几句,便展现了一个窘迫困顿的孩子在那个时代中无措的样。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衣食充足不必为生活而困厄,可曾想过那样困顿不堪的生活?

在国家的资助下,他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专心于学习。他与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周恩来总理校友他曾笑言周总理每年都校,与校友们频繁的见面与交流,使得他对于总理的到来更是习以为常。而他所在的南开化学系曾创设稀有元素实验室,在那个年代,放眼全国亦是凤毛麟角。南开化学系的同学更是沅江九肋,学校出色的成绩引来了毛主席的视察慰问。自此,一永不褪色的旧照成了他一生最为宝贵的回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助力中国科学更进一步的坚定决心。

1978年平山市准备成立大专班,一无所有之际紧急调取各校精英教师共绘蓝图,王就是当时其中一员。看着自己的大学同学一个个去到985、211等名校任教,他不自怨自艾、沮丧气馁,而是坚定地继续留在平顶山,谦虚地说着 “咱也不是金子,就是适应形需要”。质朴无华的言语背后是长达数年的奋斗——于荒芜处起高楼。在他与早期教师团的共同努力下创立了平地山自己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及校成,他笑言“承蒙大家厚爱,去教书了”。至此,开启了在此长达20年的化学教学生涯。他不仅担任化学系主任,管理着日常化学系教学的工作,后来还兼任学校学报编辑部主任,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是要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世界观,牢记知识带来的精神馈赠。曾经一个系四个师缔造了后来的平顶山学院教育的一片天——他培养的诸多优秀学子亦如他一般,毕业后有的留校、有的返乡执教,为当地的教育发展、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今年迈,垂垂老矣。退休后的他坚持读书看报,关注家国大事,积极了解国家形势政策,关心学校建设发展 终其一生,他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在物理上助力国家科技发展,但由于当时的历史与现实问题遗憾错过。回忆起自己贫寒苦涩的生活,他更加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食不果腹、衣难蔽体,靠着国家供给过活的艰难岁月早已过去,但党和国家的恩情始终铭记于心,无以为报。只能竭力为国培养人才。他望着年少的我们满是期翼,言辞谆谆,希望而今欣逢盛世的我们能不负好的时光,好好学习,继续高精尖科研,为国家发展做出大贡献。

终其一生,他都在践行“克勤笃行尽其心,甘为孺子育栋梁,而我们自当接过时代伟大旗帜,奋勇向前!



    版权所有 © 2014 平顶山学院离退休职工工作处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IE7及更高版本